首页 » 餐饮 » 正确认识速生鸡

正确认识速生鸡

  安徽省兽药饲料监察所(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王雨霜  张莉

  随着猪肉价格的上涨,鸡肉和鸡蛋渐渐成为人们餐桌上主要的蛋白质来源,鸡肉消费需求不断增大。与此同时,人们对鸡肉来源存在很多疑问,网络上关于速生鸡养殖的相关谣言层出不穷,曾经盛传某些快餐店使用畸形鸡,比如无毛鸡、多翅鸡、蜘蛛鸡、多腿鸡、六翅鸡等。据美国一项调查显示,78%的消费者认为超市里买的鸡肉是转基因鸡;77%的消费者认为养鸡存在注射激素现象。本文对相关谣言给出了科学论证。

  

image.png

 

  谣言 1

        鸡不可能 42 天快速长成

  科学论证:

  1.肉鸡的快速成长,主要得益于鸡种的不断优化和改良,诸多国内外育种公司和科研机构长期从事肉鸡品种的研究和选育,不断培育出具有优良特征的新品种,如体型大、生长快等。正如杂交水稻通过几十年的选种育种,到现在培育出亩产超过1000公斤的超级稻,现有肉鸡品种也经过近两百年的现代养殖业的长期研究和选育。

  2.现代养殖业是集约化养殖,养殖场像是工厂,肉鸡就是生产周期为42天的产品,肉鸡从雏鸡到出栏,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素的需求不同。现代养殖技术根据肉鸡各个生长阶段的特点和营养需求,将玉米、豆粕、油脂、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等原料进行科学配比,提供适合每个阶段的科学饲料配方,从而为肉鸡健康、快速生长提供物质基础。

  3.42天对于肉鸡来说只是刚刚度过成长期,自然界中许多动物,都会在极短时间内快速成长,进入成年期,在此之后生长速度变缓。经过长年选种育种,现有肉鸡品种大多在42天出栏,一方面提高了性价比,一方面避免肉质变老影响口感。

       谣言 2

       养殖场为促进鸡生长,一定使用了抗生素、激 素等药物

  科学论证:

  1.中国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兽药管理条例》明文规定“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目前,可促生长、促进肌肉合成激素有生长激素和类固醇。生长激素属于肽类激素,如果口服,则会被身体当作蛋白来源消化吸收掉,无法发挥作用。要通过皮下注射生长激素,每日需注射2—3次,而在现代化大规模养殖中,注射难度大,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巨大,养殖成本也会随之增加。而对于使用类固醇,通常要求配合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和严格的饮食,才能够达到刺激大量肌肉合成的效果。目前,国内养殖企业无法每日对鸡进行有氧训练、力量训练、HIIT训练,因此无须使用类固醇。激素不仅不能促进鸡生长,还会增加鸡患病风险。

  2.在养殖场,为了保障鸡的健康,会为雏鸡接种疫苗,在养殖过程中,为预防和治疗疾病,也会使用一些抗生素。不过,不能脱离剂量谈毒性,我国对兽药的使用有严格要求,饲料中不允许添加人用抗生素。再加上抗生素代谢速度快,半衰期短,鸡在出栏前几天停药就能大大降低体内的抗生素含量。严格执行用药量、控制休药期,监管残留量,这三点把握好,鸡肉、鸡蛋就可以放心吃。

  谣言 3

       用过药的鸡肉和鸡蛋不能吃

  科学论证:

  1.我国对于养殖过程中禁用的药物有着严格的规定,许多会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的药物,如瘦肉精等都是禁用药物。可以使用的药物,大多都是预防和治疗养殖中常见的疾病,药物代谢速度快,且规定有严格的休药期,如肉鸡会在出栏前几天休药,蛋鸡则会弃去用药及销毁休药期所产鸡蛋,保证上市销售的产品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标准。

  2.能够上市销售的产品都经过了层层检验检疫,尤其是许多大型企业为了维护自身的企业形象,可能会使用更加严格的标准,保证产品的质量。一般来说,在正规的超市、菜市场买到的鸡蛋、鸡肉基本上都是经过检疫符合规定,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有些人盲目相信“土鸡”“走地鸡”更有营养,事实上,口感的确存在差异,但营养价值与普通鸡相比并无差异。相比口感,食品安全应该是大家更为关心的话题。从安全性上来说,“土鸡”“走地鸡”存在更大的安全隐患。这类鸡通常处于放养状态,食物复杂,更容易感染病毒,极易误食被农药污染的食物。而规模化养殖下的鸡全程可控,安全性可以得到保障。

  3.药物的效果要遵循量效关系原则,至少要达到最小有效量才能对人体产生效果。以市面上最常见的头孢类药物片剂为例,每片药物含量至少在50—100毫克,口服使用时一次服药至少要1—2片达到药效,而在鸡肉或鸡蛋中的检测标准单位为微克/千克,想要产生一片药物的效果,理论上要一次吃下几十公斤的鸡肉或鸡蛋,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发生。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计算,截至2012年,全球商品肉鸡大部分都在42—48日出栏,其中最常见的是45天出栏。在学术界,做动物实验通常是做到42天,能够代表正常的生产水平。事实上,现在的技术早已能够做到30多天。这是科学选种育种与集约化养殖的共赢,是规范监测与监管到位的成果,可以让物美价廉的蛋白质食品出现在每个家庭的餐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