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随笔之一百五十五:《源头活水》

随笔之一百五十五:《源头活水》

随笔之一百五十五:

《源头活水》

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这句话曾经像老师的金科玉律那样,在教育界一度广泛流传。

意思是说,老师要比学生掌握、拥有更多、更丰富的知识,才有资格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老师要是有一桶水,学生还能得到一杯水,得到的不算少。

如果老师只有一杯水,那么,只能给学生一滴水了。靠这样的老师去培养学生,就会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这么说,在社会处于封闭状态,还没有实现信息化的时候,“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的说法,还具有积极意义,对老师还是具有激励作用的。

但在社会一日千里,日新月异,快速进步,科技、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对于这句话,有必要重新审视。

在过去,人们获得信息、知识的渠道比较单一。少数识字的人,可以通过自己读书,获得信息、知识;绝大多数不识字的,只能通过听老师讲课,才能获得信息、知识,信息。

那个时候,信息、知识只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或者说是信息、知识被少数人所垄断,知识还不能人人共享。有的人,拥有获得信息、知识的条件和资源,可以自主地获得信息、知识。而绝大多数人要获得更多、更丰富的信息、知识,只能求教于掌握信息、知识的少数人。

在当今社会,社会高度的信息化,逐步实现了信息、知识的共享。在校的学生不必通过向老师学习或通过读书,就可以自由地、自主地通过多种现代化的途径获得信息、知识。

在此时此刻,在学校还是要求老师“要有一桶水”,只是比学生掌握、拥有多的信息、知识的积累,显然,是不能够适应今天的学生的培养教育了。

对于今天的老师,应该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呢?换句话说,今天的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素养呢?

今天的老师,不仅需要拥有比学生更多的知识,还应该拥有“源头活水”。

何谓“源头活水”?

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有一首《观书有感》诗: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 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简言之,就是比喻读书越多,就越明白道理。 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 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 后来,多用于比喻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人们常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在高度发达的信息化社会,适应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应该随之发生变化。社会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必须要与时俱进,经常地更新自己,充实自己。

过去,对老师的要求是,“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今天对教师的要求,应该变为教师要拥有“源头活水”,也可以称之为“长流水”,即上有水源而长流不断的水。

我理解,“源头活水”这个概念,有三层意思:

一是,“源头活水”是上游有永不枯竭的水力资源,水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拥有“源头活水”的老师,就是不固步自封,满足现状,停滞不前,能够做到不断进取、善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学生跟这样的老师学习,不会担心“供水量不足”的问题。

就是说,今天的老师不能一劳永逸了,不能满足于只有“一桶水”了。

二是,“源头活水”是长流不断的,新鲜的。

所谓“源头活水”,不仅是随时能够“添水”,而是不停地“换水”,不断地更新换代,使水质总是保持新鲜。不会因为是“一潭死水”、“陈年老水”,知识陈旧、过时、老化而误人子弟。

拥有“源头活水”的老师,不仅仅是把自己视为信息、知识的“容器”;而是顺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不断吸收新鲜的信息,更新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发挥新陈代谢的功能,能够满足今天的学生对信息、知识日益增长、迅速扩展的的需求。

就是说,今天的老师不能像过去那样只是满足于知识“量”的优势,还要具备知识“质”的优势。

三是,“源头活水”是不被污染的水,优质的水,具有营养价值的水。

开放的、信息化的社会,传递信息、知识的渠道不仅大大增多,而且日益现代化,获取信息、知识的手段越来越便捷。学生们随时随地可以获得多种信息、知识,“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日益增长的信息、知识,通过多种多样的信息渠道,像洪水猛兽、汹涌澎湃涌来的时候,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夹杂着不良的信息。而学生们对信息、知识的感受能力很强,而分辨、筛选、取舍能力却比较差,往往是各种信息不分青红皂白地兼收并蓄。

今天的老师,应该而且必须具备对信息、知识很强的的分辨、筛选、取舍的功力,引导学生学会分辨、筛选、取舍信息、知识,避免被错误的、不良的信息、知识所误导。

就是说,今天的老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2018年6月7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