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即将要刷屏的电影,我提前介绍给你

即将要刷屏的电影,我提前介绍给你

这边刚刚夸完包贝尔在翻拍电影中的表现没有太输给原版中的刘亚仁,那边刘亚仁就又出新片了,这次角色依然带点邪魅狂狷的气质,非常成功。

他在《国家破产之日》中饰演了一个大发国难财的投机者,借着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席卷韩国之时,用自己的金融知识钻空子发了一笔横财。

他从一个金融业的代理经理一跃成为了投资界的新贵,而这背后的代价是国家破产。

《国家破产之日》

在看电影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一些背景知识。

1997年12月3日,韩国称之为“国耻日”,国家从民主、行政、经济层面彻底丧权,一夕之间从位列经济最高峰的发达国家瞬间跌落谷底,不得不宣布破产成为了经济失败国。

韩国在次年即成为失业人口达130万人以上的高失业率国家,自杀率对比上一年增加42%。

为什么韩国的经济会在这么短时间内就发生溃败呢?

电影一开始,就是在展现韩国作为亚洲四小龙的荣光与成就

举国欢呼申奥成功,终于加入了经济发达国家组织OECD,国民所得超过了人均一万美元,有85%的人认为自己步入了中产阶级。

但繁荣其实并没有延续多久,从泰国开始的金融危机蔓延到韩国,首先是外资撤走,韩国银行发现外汇储备迅速减少,美元兑韩元很快将突破1:800的汇率。

政府与外资谈判请他们展期兑换失败,汇率失守;金融恐慌蔓延,银行资金链断裂,先破产的是中小企业先破产,然后就轮到稍大的企业,中小供货商血本无归,群体聚集商家门前讨说法。

中小企业主为了维持资金链不断裂,让工厂免于倒闭之虞,纷纷将自家房子在中介交易那里挂牌,降价出售,却找不到接盘者。

经济的溃败肉眼可见,但政府却不愿意将这样的危机公示给国民。

有人质疑政府经济方面的高层:国民最起码有权利知道国家的现状;得到的回应却是:

你口中的权利有那么重要吗?

《国家破产之日》从经济溃败前的一星期开始讲,四条故事线并行,从四个阶层来讲述这场经济危机给人所带来的影响:

一是政府中代表高层财团利益的官员,他们不在乎中小企业的死活,想借由这次经济危机重组社会经济结构,顺便替自己谋利。

对于国民所做的就是能骗就骗,能瞒就瞒,最后实在不行还可以把经济危机的责任怪罪给国民自己的过度消费上。

二是具有专业精神的金融业从业者,她们想正面面对金融危机,向国民坦白现状,提出让国家破产,用债务延期、与日本等货币互换来拯救中小企业,但这样的建议一直受到利益集团的打压。

三是普通的民众,他们就是这场金融危机真正的受害者,满心相信政府,以为国家会令自己渡过难关,孰不知,利益集团的人根本不会顾及自己的死活。

四则是发国难财的独立投资人,他们在国家破产前夕拿韩元换美元,韩元越贬值手上美元越值钱;接着用对赌协议做空国家,又在大家急用钱抛售房地产的时候,大量低价买房、买资产。

平安渡过金融危机不说,还逆势而上成为了富豪。

电影的阶级划分明显,而且浅显易懂,简明地向观众介绍了大背景之下几乎所有的利益体。

即使看电影的人没有什么金融知识,也能迅速明白这些团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划分。

利益集团和投机者最终成为了这场危机的受益者,韩国政府不得不在当年11月向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了550亿美元的紧急援助性贷款,代价是韩国的经济政策必须接受IMF的干预和严厉监督。

随之而来的就是,货币贬值、企业破产、公司裁员,失业者高达130万人,自杀率增加42%。事实上,直到2001年韩国才偿还完IMF最后一笔1.4亿美元的贷款,韩国经济才算告别了“IMF时代”。

但在影片的末尾,时隔20年后,韩国再度陷入房地产泡沫的困境,四个阶层之间的战役即将再次打响。

这一次谁胜谁负呢?

可能普通民众永远都打不败利益集团和投机者吧。

电影中的中小企业老板面对资本寒冬毫无办法,面临破产危机时卖掉房子也还不上债,走投无路的人只能一死了之。

但与此同时,投机者赚得盆满钵满,满心欢喜的开始庆祝:

前一个镜头是自杀者的葬礼,后一个镜头是庆祝者的酒会。

残酷,却现实。

这场经济灾难过去之后留下了什么呢?

利益集团依旧是利益集团,他们的财富和权力无人能撼动,依旧能对整个国家翻云覆雨。

投机者成为投资领域的专家,有人想请他吃顿饭,午饭开价500万,晚饭开价1000万。

但小老板的心里却烙下了印记,他一再叮嘱步入社会的儿子:

谁都不要相信,就只能相信自己。

这一幕看得我好心酸,《国家破产之日》绝对属于一部警世恒言型的电影,我们也能从中嗅到一丝危机,毕竟很多相同的问题也存在于这片土地之上。

只是我们的命运会如何呢?可能并不如电影一样清晰。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