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餐饮 » 保健市场治理须持续发力

保健市场治理须持续发力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步提高,对于保健食品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然而,一些不法商家却开始借助国民养生浪潮来夸大或是虚假宣传产品以从中牟利。针对保健市场出现的乱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整治行动,也初步见到了成效。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已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指南要求,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者需在标签专门区域醒目标示“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等内容,且该警示用语区应当位于最小销售包装包装物(容器)的主要展示版面,所占面积不应小于其所在面积的20%,使用黑体字印刷。

  就已实施的指南来说,有利于规范生产者的行业习惯,从源头上减少保健食品市场乱象的产生。但为何保健市场乱象仍存在?

  有的保健食品销售人员在介绍某一产品时信口雌黄,或明示或暗示其推销的产品可以治病;有的企业利用“会销”对产品进行宣传,通过各种忽悠手段拉人入会、购买产品,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打击不良行为。究其原因是保健企业的错,还是销售人员的错?

  笔者以为,目前,大部分销售人员对于保健市场的政策法规等并不熟知,在销售过程中有可能将保健食品当成药品去推销,误导消费者。企业应当担负起教育直销人员的责任,如若不解决这个“忽悠”问题,终将会成为保健市场的毒瘤。

  指南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不良企业虚假夸大保健食品功效、虚假宣传疾病治疗功能等行为,也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于保健食品生产者而言,过去很多广告宣传中的“擦边球”行为以及不规范的标注警示用语行为将被禁止,在包装上没有充分提示消费者的生产者们将无法以“已尽到充分的提示义务”为由免责。在严打严抓严整下,不合规保健食品企业要么纠正,要么走向消亡,政策的制定和引导正当时。

  治理保健食品虚假宣传,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需要监管部门持续发力,以“零容忍”的态度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引导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范标注,净化保健食品市场,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